先上个图,刚刚(2022年10月15日)查了一下厚生省的数据,看起来感染人数在逐渐减少。日本可能真算全民免疫(全民感染)了。

刚刚是近一个月的。再来张近三个月的:
继续阅读“我在日本感染奥密克戎”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话题及似水流年中的浪花朵朵
参加医药互联网大会。
会议还请来了经济学家张维迎。
照片没拍好,是他答疑的时候一个侧脸儿
今天参加了上海首席信息官联盟成立大会。
周六硕士答辩通过了。
说实话就答辩而言,准备不算太充分。周六中午开始答辩,周五晚上才开始准备答辩PPT。好在论文基于实际项目,内容还算有干货。
三位答辩评委一上来都没怎么看论文材料,也没怎么看PPT,我心里直犯嘀咕,这行吗?讲完问了几个问题,其中一个“你这工作量不大”吧?我PPT准备时间本来就比较仓促,此言一出,我心凉了半截,心想完了,评委怀疑我态度?心里一阵发虚,好在镇定下来准备好了答案,引用了论文中多处内容来回答了评委 。
最终据说打分还不错,过八十分了。实话说有点超出我意料。
转眼国庆七天假期就要过去了,今天是最后一天。早上慵懒的看了会儿新闻,终于坐到了电脑前,准备起一份催着要交的文件。
打开了当主打播放器使用的三星YP-VP2录音机,耳机是JVC FXC51。这两个的搭配比较冷门的,是有一段时间对Head Fi感兴趣的时候莫名青睐先后入手的,觉得还不错,家里其实还有Sony D50 和AKG K240的搭配,但是个头太大没有手头这个便携而且没有这个容量大。其实平时音乐听得不多,现在比较安静,听听蔡琴阿姨的歌,不吵。
发烧友论坛上面很多人讲完耳放等器材玄学,都会讲讲“脑放”,半开玩笑半当真。我觉得确乎如此,脑放是存在的。音乐的本质是引发共鸣,适当的环境下适当的音乐,引发相应的情绪或思绪,如此刻的《三年》和《把悲伤留给自己》。音质、音色、声场之类技术流且放一边吧。
我是不是年纪有些大了??
数日前,札西要我自己挑一个数字,以此数字为我卜了一卦,今天补登卦辞如下:
劝君耐守书生涯
把定身心莫听邪
直待有人轻着力
满园枯木再开花
哈哈,很有意思。想起我高中时代还假模假样研究梅花易数。不仅小小感叹一下。
下午溜达到老杜公司去,在他办公室,他问我,要看报纸吗?我说行。
结果,给我的,是十多年以前大学生时代我们参与编辑写作的报纸的复印件。
多久违的感觉啊!哈哈,更有意思的,还找到一篇我写的小短篇,请看这里:《大三故事》
在中宏的AET训练营中,必胜队在11月6日做了个主题分享。
应Shine的要求,总结心得,内容如下:
我先陈述一下经过。刚领到任务,就觉得对于这一次而言,问卷只是辅助,最终目的是为了跟准客户约初面,于是就开始动脑筋想哪里的潜在客户可能最多。刚开始去置地广场,想在卖婴儿用品的地方试试,结果因为是周六的缘故,这时候商场里人很少,我呆了两分钟,见情况不理想就离开了。这时候想,如果室内人不多的话,那只有试试室外路人了。于是在南京路步行街上随机找了个坐着休息的中年男性,我已经尽量将“保险”包装成了“理财的基础”,但对方一听是保险就表示不感兴趣。我于是追问他对保险不感兴趣的原因,可惜对方就逃开了。这样的情况倒也不意外。不过仍然让我心里难受了一下,觉得正在从事的这个行业,待改善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后来的七个接触都算成功。我抱着在生活中营销的想法,开始按自己的节奏,随意的活动。先是在置地的ATM机旁边和两个来自吉林的女生聊起来,后来也分别做了问卷,其中一个姓赵的女孩甚至表示自己对销售保险有兴趣。接着在肯德基和同桌聊天,她是个正在念书的大学生,家长給她买过保险,但她本人对那份保险的保障内容几乎一无所知。。她做完问卷后。然后有一次问路经历,也和指路人聊起来并做了问卷。接着在麦当劳里面做了三份问卷,其中一位妈妈带着六岁的儿子,虽然给儿子买过保险,但她并不清楚保障内容,另两位则是学生。
接下来说说感悟。我感觉表现得自信和专业很重要。另外抱着交朋友的心态会更有助于业务的开展。
做得不足的地方则是,对谈话的长度控制得不够,导致所访谈的数量不够多,包括与一对定居在洛杉矶的年老香港夫妇关于基督教的谈话。可能也是因为心态比较放松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