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本感染奥密克戎

先上个图,刚刚(2022年10月15日)查了一下厚生省的数据,看起来感染人数在逐渐减少。日本可能真算全民免疫(全民感染)了。

刚刚是近一个月的。再来张近三个月的:

可以看到,整个八月,直到八月下旬,就是高峰。而我和我老婆,就是那个时间中招的。

八月二十号左右我老婆去和一群朋友搞个活动,回来就有点发烧。一开始以为感冒,我还给他弄些红糖姜水什么的。因为他们去的是自驾车去的山上朋友的地方,不是去市区,所以一开始也没往 covid 上面想。

后来她另一个朋友提示,然后才说查一查。这时候我还没什么症状。于是她回家的第三天她去了医院检查,(前两天有自己吃退烧药)这天自己去的。

车子送过去的,停车场里面护士接待,说不用下车,然后做了快测。一刻钟出结果阳性。护士告诉了情况,然后去联系医生开药,护士直接把单子和药拿到车上,叮嘱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回家。

她出结果这天我还没事,不过,当然做了心理准备。然后第二天开始就低烧了,三十七度多。于是也吃了点退烧药,并且休息,关注体温。当天晚上最难受,温度最高时候 38.7 度(平时体温在 36.2 度左右)。看过一些报道,称奥密克戎的发烧温度平均而言在 39 度以下,我的情况倒也符合。

我朋友家小孩发烧曾到41度,不过很快退了。据她说她孩子倒也是容易发烧的体质。

头疼肯定的嘛,咽喉痛,咳嗽,但没多少痰。肌肉酸痛,没什么力气。可想而知精力也不会太好。也能起来做点事情,但总体就算是休息了一天。等于是我发病的第二天对应我老婆是第四快第五天了,此时她已经在开始好转了。后面就变成了她照顾我。

我去医院是第三天,因为那边开门的关系(去的离我家很近的一个小医院,因为他们有的日期是定休日,不开门的,所以隔了一天)。

流程基本跟我老婆的一致,只不过是我是骑自行车去的。其实因为是第三天了,已经好很多了。

护士做检测,十五分钟后说阳性,医生开了方,拿了药,回家。医生开的药很简单的,主要就是两种西药,一个退烧,一个治咽喉痛。退烧药是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这种成分在我之前帮我老婆买药的时候也曾买过,当时药店的阿姨就跟我说过要买这一种,说如果疑似是奥密克戎的话,这种就比较对症。

然后在后面的两天里面,基本是休息为主。动不动就睡一觉。中间体温也曾反弹过一次到38.4 度左右,再然后就退下去了。

按医嘱是要从发病算起,居家十天。虽然没有监督,但要自觉的嘛。还有个超难用的APP,可以基于自愿原则报个人情况。我死活没操作成功,顺便吐槽一下日本的IT技术。。。。

所以后面又半休息半处理工作搞了几天。到满十天的时候,发烧和肌肉酸痛是肯定没有了,去医院结了帐。顺便赞一下医院,第一次去检测开药,没要任何东西,押金什么的一概没有要,就让我回家了。

主要症状虽然恢复,但味觉是有阶段性的变化的。那时候吃东西容易觉得咸,而且是那种发苦的咸味。另外,因为比较疲倦,注意力受影响,还是花了一段一段时间的恢复。前后一个月左右吧,感觉跟之前相比,就差别不大了。味觉也恢复了,没有察觉到明显的变化。

我们周围一圈朋友,中招的六七成吧,目前没有听到明显的说有某种后遗症。当然,主观感觉只能是一方面。有没有长远的,不易察觉的,或者后续爆发的什么危害呢,我不敢说一定没有。

从日本厚生省的入院数据来看:

马上发作的重症是在下降。我没有和感染数相除,不知道比例是不是在降,但这么粗略一看,就算大面积感染,应该也不会重症率一下增上去。当然,日本人已经习惯了,所以一来没有心理性恐慌。二来他们医疗资源还算比较均衡。

政府的网站上其实是会列明很多医院可以检测的,自己选一个,电话问好就可以去。资本主义国家嘛,很多医院都是私立的,或大或小。其实是小医院还挺多。

关于后遗症方面,我目前的看法是,全面性的严重性的后遗症应该概率很小。这一点我不隐瞒我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共卫生体制抱有一点点希望和信赖。其实呢,身在此里,不信赖也得信赖。

国内可能比较纠结的一个就是重症,尤其对于老年人,一个就是后遗症,怕不可预测。我觉得很能理解的,谁都不想得。国家宣传的口径是说外国没啥能力,搞不定。这也没说错。要搞到中国那个水平,人家确实有难度。

说“就是个大号感冒”这其实也是个比喻说法,这不是个严谨的学术论断。肯定不是一回事的。西方国家没有强来,等于一直在自然的状态下和病毒磨合。国内强力维持一个温室状态,等于一直在减缓磨合的到来。

Omicron 据专家说,相当于是大自然给了个礼物,是一个低成本获得抗体的机会。我不是专家不敢乱说,但我觉得西方的放开政策,起码不是会有大面积的严重后果的。这是总体就概率而言。对于个体,那当然觉得只要有一点点风险概率,我也不希望冒险。

作者: Ben

IT、电商、零售、医药行业混迹多年的理想主义者。